关于批判性思维我们一直都在讨论学习,但是小编相信没有几个写手敢说自己有Critical Thinking,但它又是essay写作中必须存在的。那么批判性思维需要怎么培养呢?今天小编就给同学们分析一下批判性思维的阶段,欢迎围观。
从批判性思维的功能来看,其所要达到的目标有两个:一是分析问题、弄清情况,以便就具体做出正确的判断,以此为基础做出恰当的决策和采取有效的行动。二是对思维自身来说,采取批判性思维方式的人有利于提高和改善思维,从而使思维更有效率。我们可以把批判性思维本身理解为提高思维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。因为,批判性思维不仅反思思维的外部情况,而且反思思维自身,批判自身,对自身进行全面的审查和监视,以此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,从而扬长避短,提升思维素养。
从批判性思维的结构来看,大体包括两大方面,即批判性思维品质和批判性思维技能,表现为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有机统一。批判性思维的品质是“发动机”,它使批判性思维能够进行;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是“指南针”,它使批判性思维如何行进。对于任何一个个体来说,缺乏批判性思维品质的人是思想上的懒汉,缺乏批判性思维技能的人是思想上的莽汉,两者都不能保证批判性思维的良性运行。
The stage of critical thinking
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运行过程是与问题相伴随的。如果从批判性思维的构成来看,批判性思维核心品质就是质疑精神,批判性思维技能就是发问和解疑技能。质疑是批判性思维过程的起点,它是要对观点、方法、论据、结论、原理、语意等等的准确性、可靠性、权威性等的拷问和诘难。只有不断地质疑提问,才能使批判性思维运行下去,使事情彻底水落石出。朱熹曾说:“读书无疑者,须教有疑;有疑者却要无疑,到这里方是长进。”陆九渊也说:“为学患无疑,疑则长进,小疑则小进,大疑则大进。”苏格拉底把问题比喻为接生婆,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。下面,我们可以问题为线索,对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运行阶段进行描述。
第一阶段:Start thinking,discover problems。问题是客观存在的,问题不能发明,但可以发现。然而,对于没有问题的头脑来说,再尖锐突出的问题也等于无,拥有发现问题的头脑,是具备批判性思维的首要条件。恩格斯曾在《资本论》第二卷1885年版序言中赞叹马克思的高妙之处:“在前人认为已有答案的地方,他却认为只是问题所在。”正是这种问题意识,使马克思在对传统价值理论的批判性思考中,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,从而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神秘面纱。发现问题固然是批判性思维的前提,然而如何才能发现问题呢?这首先就是要通过我们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获取足够多的关于事情的感性信息材料。如果是作为已经过去了的事情,则当尽可能地对当时的情形进行模拟和还原,以求得事情最原始的实情。这也是批判性思维在这一阶段最主要的任务。
第二阶段:Review your thinking,analyze your problems。我们必须对感性信息材料进行分析,对这些粗糙的材料进行加工,包括选择、组织、分类和解释等,才能获得理论认识。上文说过,批判性思维需要分析,但分析不仅仅是分解,不能仅仅把批判性思维理解为“解剖刀”。分析问题通常先采取两种方向相反的思维方式即分解和综合,然后又必须汇聚到一点,才能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所在。分解思维就是抛开一个整体性的事物,而把它划分为几个部分,并对各部分信息作深入细致的分析,从而能够得到各部分的理论性、本质性的认识。这种分析方式易于挖掘出各部分表面信息背后隐藏的东西,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已经获取的信息,找出各部分的问题所在。但是,由于缺乏整体观念,又容易只见树木、不见森林,陷入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的尴尬之境。所以有必要通观全局、整体思考,尤其是在这种分解思维的基础上,再对分析结果所得到的认识,放在整体事物的大背景下进行综合思维,才能弥补分解思维的不足。只有分解思维和综合思维各尽其妙,才能相互补充、相得益彰,从而得到全面准确的对问题的认识,以做出恰当合理的判断、决策和结论。
第三阶段:Identify your thoughts,test your questions。在对问题的分解和综合的分析中,我们得到了对问题的较为清晰的认识,批判性思维至此似乎已经完成了任务。其实不然。批判性思维将进入第三阶段即检验阶段。这一阶段首先是在思维中,把对整个问题的思维的环节重新运演一遍,以期能发现以前思维的疏忽遗漏、不妥和矛盾之处,达到在思维中对以前思维的纠错和修复功能。换句话说,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对前两个阶段的思维结果、结论和形成的方案进行反思、评估和期望。这是人的大脑的独特之处,动物是不可能做到的。这个阶段最能体现出批判性思维的特色,是批判性思维不可忽视的一环。
通过理论思维来检验思维本身还是不够的,这一阶段还回到实践思维来检验思维结果。在实践过程中,实践主体已经具有了对问题的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抽象的把握,并已预期到实践的结果。正因为如此,所以在一般情况下,主体往往是在实践中实践着认识的结论。主体如果没有获得预期的实践结果的话,则可能是认识的结论出现了偏差,从而需要对以前的思维过程进行修正;如果获得了预期的实践结果,则表明认识的结论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是正确的,从而可以进一步推广这个结论,指导新的实践,直到出现新的问题的时候,新一轮的批判性思维过程又将开始了。
值得注意的是,批判性思维的这三个阶段并不是绝对分开的,有时候也不是完全按照这种顺序进行的,在实际的批判性思维过程中,各个阶段彼此连接、有时交叉进行。同时,还要注意的是,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过程,与认识的宏观过程即“实践——认识——再实践——再认识…”,是不相矛盾的,而是内在于其中的。